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
陈昌宏寄语年轻干部:学思践悟再出发

来源:省委统战部副部长、55814红足1世党委书记 陈昌宏 时间:2020-05-21 阅读:

五月是火红的,五月是青春的。刚才我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“五四”运动爆发101周年的深情寄语。伟大的事业需要薪火相传,宏伟的目标需要代代奋斗。社会主义学院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,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。办好社院,要靠一代代的年轻人不懈奋斗。在座的每位年轻干部的水平和形象,决定了十年后社院的水平和形象。今天的你们是什么样子,十年后的湖北社院就是什么样子。希望年轻干部增强舍我其谁的责任感、建设一流社院的使命感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。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担当、感悟、再出发。这里,我送给大家五句话共勉。

一、学习决定未来

同样的年龄、同样的学历、同样的经历,同一时段分到同一个单位,刚开始看不出差别,5年后、10年后、20年后,能力差距变大,根源在于学习。学习决定未来,学习力的高低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。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学习。毛主席说,“三天不学习,赶不上刘少奇。”刘少奇说,“一天不用功,赶不上毛泽东。”习近平总书记说,“好学才能上进,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,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。”一个人只要做到坚持学习、善于学习、快速地学习,就一定会有所成就。社院是政治学院,是教育阵地,必须学习在先,把学习作为一种时代责任、一种精神追求、一种工作状态、一种生活方式。

大家一定有感受,学与不学不一样,深学与浅学不一样,带着问题学与完成任务学不一样。年轻干部要多向书本学习、向实践学习、向群众学习、向同事学习,边学边用、边用边学。学习既是一件快乐事,也是一件苦差事,如何长久地保持学习激情、提高工作效率,其奥妙就是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,在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,互相启发促进。有人认为,一个人一生中90%的学习都是在工作中实现的。大家要通过学习,不断提高思考能力,提高写作能力,提高表达能力,提高办事能力。

二、态度决定一切

这里讲的“态度”,包括年轻干部对工作的态度、对生活的态度、对岗位的态度、对事业的态度。要做好“五态”:

一是校正心态。要正确对待岗位;正确对待进步,包括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、对待同事的进步、对待同学等熟人的进步;正确对待压力,否则会造成亚健康、抑郁症等。最终成长起来的人,靠的是学习能力、业绩水平和过硬作风。二是摆正姿态。大家能在一个单位共事是一种缘分,要讲团结、讲原则、讲奉献。三是调整状态。干事要有激情,遇事要有担当,成事要有耐心。工作中,既有日常业务,也有急事任务,遇到急事难事要能够冲锋上前,敢于担当作为。四是保持常态。不能热一阵冷一阵,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,不能领导面前一套群众面前一套,不能顺利时一套遇到挫折时一套。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:任劳任怨、不劳不怨、任劳不任怨,而任劳不任怨最吃亏,辛辛苦苦干了几天,几句牢骚话前功尽弃。不能做点事就张扬,多干点就抱怨,吃点亏就叫屈,有点功就显摆,提慢点就失衡。五是不能失态。讲话不能失态,办事不能失态,接人待物不能失态,遵规守纪不能失态。屡次失态,就会被贴上“不靠谱”的标签。

三、细节决定成败

有的人经常抱怨,自己吃了很多苦、做了不少事,但领导和同事评价不高、进步也不快。一个重要原因是细节做得不到位。

一是个人形象上的细节。包括着装、言行等。社院是政治学院,很多老师要带班、上课,着装不能太随意。二是办公环境上的细节。办公室窗明几净、干净整洁,人也会神清气爽,工作效率提高。三是接人待物上的细节。如,接、打电话体现一个人的素质,要尊重别人,不能别人还没讲完,自己就先挂了电话;对待来客要热情,主动端茶倒水、起身送客等等。四是工作上的细节。今日事今日毕,要做到小事不过夜、大事不过周、难事不过月。做事要精益求精,力戒“差不多”思想,对待工作,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,要做就把事情做到极致、做成精品,把“严、细、实”要求贯穿全过程,切实做到“文经我手无差错、事交我办请放心”,自觉杜绝“差不多”,追求最完美。事情办完要及时回告,事毕不回复,就像任务完成了99%,只有这1%没落实,虽然就差这么一丁点儿,事情却没有做到位。实际工作中,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了才反馈,应该注意适时反馈、阶段性反馈,一方面可以让领导和同事放心,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又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,特别是执行中遇到困难、发现问题时更需要及时反馈,以便重新调整思路和办法,从而更好地化解矛盾、解决问题。只要是和岗位职责有关的事,都要及时反馈,做到凡事有交代、件件有着落、事事有回音。另外,开会中接打电话、看手机、迟到早退等看似小事,但都是作风的反映,都要注意,让注重细节成为个人习惯。

四、人品决定高度

前几天,我在一家民营企业调研时看到企业宣传栏上有几句话:“小胜靠力,中胜靠智,大胜靠德。”一个人的品行决定事业高度。作为社院教师,更要注重品格养成。我倡导大家努力做五种人:

一是做与人为善的人。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,“投桃报李”“滴恩泉报”“千里送鹅毛、礼轻情义重”等传统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。社院干部也是人,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、没有感情,肯定也要讲人情,不近人情的干部是缺少情商、缺少魅力和感召力的。与人为善、善有善报;予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年轻干部要重视人际关系,但要反对庸俗的人际关系,不可刻意去追求搞好人际关系,要学会以简单对复杂,别人复杂,自己要简单。人有人情,物有物理,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情理、合乎原则,两者兼顾。在不好兼顾的情况下,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,也是唯一的选择,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,才能做到“自己不打倒自己,别人永远打不倒你”。一味当“老好人”,只会造成工作越来越不好做,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。

二是做善于合作的人。社院是一个集体、一个大家庭,团结协作、主动补台不只是一种工作方法,更是一种品行操守、一种胸怀胸襟。互相补台,好戏连台;互相拆台,一起垮台。工作中有人补台,就可能避免错误,或是将损失降到最低,若是人人自扫门前雪,不管他人瓦上霜,站在城楼看风景,结果就会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很多工作不是哪一个处室能单独完成的,同一个处室的工作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,没有谁可以包打天下。要做到分工不分家,重视互相补台,善于补台。帮别人补台,当无名英雄,时间久了,大家终会认清你的为人,最后都愿意为你补台。现在,社院提倡“大教学”“大科研”,人人都要参与,人人都要出力,共同打造社院教学共同体、科研共同体。

三是做谦虚谨慎的人。毛主席在1956年党的八大开幕式上讲,“谦虚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。在任何单位,颐指气使、自我吹嘘的人是不受欢迎的。

四是做担当负责的人。在一个单位、一个团队里,干部既不能太死板机械,更不能太圆滑世故。圆滑世故的人最终会被人们看穿。要敢于担当、善于担当,敢于负责、善于负责。社院党委努力给年轻干部提供平台舞台,但是平台再好,不上台永远在局外;舞台再大,不出众就会出局。

五是做心灵干净的人。我们每个人都要追求灵魂干净、品德高尚。《菜根谭》里有一句话,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。”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,才能不惊;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,才能淡然处之。

有一段微信和大家分享:太精明遭人厌,太挑剔遭人嫌,太骄傲遭人弃。我们都有缺点,所以彼此包容一点;我们都有优点,所以彼此欣赏一点;我们都有个性,所以彼此谦让一点;我们都有差异,所以彼此接纳一点;我们都有伤心,所以彼此安慰一点;我们都有快乐,所以彼此分享一点。一起共事是缘分,请珍惜缘分。

五、纪律决定生死

纪律是底线、红线、高压线,触碰了,轻则伤身、重者毁灭。要做到以下三点:

一是以法律己。社院人首先是国家公民,作为公民首先要把尊法守法用法的要求做到,不触犯法律,这是底线要求。法网之下没有“我”字、没有“特”字,没有“情”字。

二是以纪律己。纪律是作为一名党员、一名公务员高于普通人的原则守则。我们加入党组织,成为公务员,就是以身许党、以身许国,就要放弃我们作为普通人的一些权利。遵守纪律、规矩、制度、原则,对于党员、公务员,不是高要求,是义务,是硬要求。纪律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纪律、政治规矩,我们一定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

三是以心律己。法律、纪律再健全,也不可能涵盖一切,法律、纪律以外,靠什么约束自己?要靠高度的自觉,这就是建立在意志信念基础上的自我约束。如果心有所戒、心有敬畏、心有界限,就有行止。我们常说祸莫大于不知足。自律就是心中有界限、有红线、有底线。法律之律是管普通人的,是管“不敢的”;纪律之律是管党员、公务员的,是管“不能的”;自律是解决“不想的”,这也是根本之律。

我在企业调研时还看到一段话,“有德有才,破格重用;有德无才,培养使用;有才无德,限制录用;无德无才,坚决不用。”曾国藩讲,“少年经不起顺境,中年经不起闲境,老年经不起逆境。”年轻干部要主动做到“三有”,要有政治家的思想境界、要有理论家的素养和水平,要有实干家的状态和作风。

最后,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一段话: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。现在,青春是用来奋斗的;将来,青春是用来回忆的。人生之路,有坦途也有陡坡,有平川也有险滩,有直道也有弯路。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,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。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,青年时代,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,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。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、挫折、考验,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。要练就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,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,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,变挫折为动力,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,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。总之,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,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,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,才会留下充实、温暖、持久、无悔的青春回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