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院人在行动:红霞雅苑来了位“郑老师”
来源:科研处 周小斌 时间:2020-03-20 阅读:
在武汉市洪山区红霞社区红霞雅苑小区,有这么一个下沉干部,居民并不知道他的全名,但是说起 “郑老师”,大家却耳熟能详。
“我是郑老师”
2月29日,55814红足1世教务处副处长郑冯涛被安排到红霞雅苑小区下沉抗疫。
刚到雅苑小区,首要任务就是摸清底数。“您好,我是下沉红霞社区的郑老师。”这是他与居民通话的开场白。由于学员习惯叫他郑老师,也为了省去与小区居民沟通中反复解释自己身份的麻烦,他索性对外称呼自己为“郑老师”。
电话摸排
电话摸排体温、询问居民需求是郑老师每日工作的标配,对于电话联系不上的或者有特殊困难的,则直接上门。每日嘘寒问暖,短短几天,小区居民都记得有一个叫“郑老师”的小伙子每日都在关注他们的健康和生活。他很快成了雅苑小区的“明星人物”,有时找郑老师的电话都打到工作组其他组员手机上。他圈粉不少,在他的倡议下建立了“雅苑战役微信群”,“粉丝们”通过线上报体温、表达诉求、互动沟通。有多位居民则直接加他的微信,每天通过微信、短信向他“直报”健康。有一天,每天下午两点左右向他报健康的袁奶奶“爽约了”,没按时给他发短信,他马上打电话问情况,原来是忙忘记了。郑老师就是这么仔细的一个人,对他服务的对象如数家珍。
有事就找郑老师
在雅苑小区居民的心中,郑老师是有问必答、有求必应的热心人。
小区23栋刘女士,家住汉口的父亲病危,找到郑老师想去看望老父亲,郑老师第一时间与社区联系,帮忙联系开通行证明,又跟踪联系,详细告知如何办理返回小区的手续。刘女士离开的第三天,有爱心企业向小区居民每户捐赠价值100元的爱心肉,郑老师专门交代物业刘经理要给她留一份,刘女士回家后很感激。
许大姐感染新冠肺炎治愈归来,家里食物储备不足,郑老师为她代买牛奶、山药等物资补充营养;代买西瓜霜润喉片缓解嗓子痒的症状。在上门面对面沟通时,许大姐提了一句“家里想做个消毒”。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隔日郑老师就带着消杀人员入户做360度无死角的消杀。
84岁的文奶奶,儿子在医院治疗,孙子在北京工作,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她独自在家隔离,想吃苹果,就给郑老师打电话,郑老师细心地问到“您喜欢吃脆的还是面的苹果?”买回来后他主动将苹果送上门,还将买苹果垫付的钱零头直接抹掉。
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送营养物资
到居家隔离人员家庭消杀
得知小区一些老人因为不会网上团购买不到平价菜、平价肉时,他急了,与社区人员、工作组组长、物业人员和志愿者多方联系找原因,原来团购活动一般发布在小区业主群,不会用微信的老人不在群中,信息不对称。郑老师当即提出要优先满足小区内的困难群体,有平价活动信息时要告知下沉干部。在下一次团购平价排骨时,下沉干部首先与不用微信的老人一一联系,确保他们能够买到称心如意的平价肉。
小区居民要买米、买菜、买水果、买药、买口罩、买烟、现金换电子钱、充天然气、丢垃圾等等,都会找郑老师,他都竭尽全力解决。有居民要感谢郑老师,说等疫情结束要邀请他去家里做客,郑老师说,“不用客气,只要你们安康,我就安心了,大家好才是真的好。”
郑老师不只是郑老师
郑老师还有两个身份,一个是省社院下沉雅苑小区工作组小组长,另一个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。
他是下沉红霞社区工作组的临时支部委员,以身作则,不惧风险,冲锋在前。在雅苑小区下沉的干部除了省社院的四名干部外,还有洪山区的4名干部。在网格化分工时,大家惊奇地发现:确诊、疑似病人的楼栋都在省社院下沉干部手上。大家和郑老师开玩笑说,“组长你真会分配,烫手山芋都握在自己手上”。他笑着说,“我是随机分配的。”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他是有意把安全留给大家。
“三八”妇女节快来了,郑组长提议把单位发给大家的口罩、消毒酒精等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等送给独居老婆婆,在特殊时期特殊节日表达微薄的爱心,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。小区独居老婆婆们收到礼物后,也喜出望外。
为独居老婆婆准备“三八”节礼物
为把基础相对薄弱的雅苑小区下沉工作“统起来”,他带领组员在摸排的基础上,对重症、残疾、低保、80岁以上老人、困难家庭、一线医护人员家庭、滞留在汉人员分门别类建立了台帐,要求大家重点关注;对重点人群动态管控,跟进服务;落实“无疫情创建”六个到位,以“四心”抓实抓细各项工作,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有方。
指导建台帐
下沉社区的工作虽然辛苦,但郑老师还要挤时间抓好教务处工作。入户送爱心菜途中,接省委统战部干部处电话,协商疫情结束后的教育培训工作。午饭后,他遥控指挥处室同志们撰写学员抗疫信息,加强宣传凝聚力量。下午两点半,闹钟一响,“哦,原来是要报送处室人员的健康状况了”。一天的防疫工作结束后,他还要从20公里外的下沉社区,赶回单位审改同志们撰写的信息稿。
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以战时状态战疫情,胜利必将到来!